红磷(英语:PhosphorusRed,RP),也称为赤磷,是磷的一种同素异形体[1],其他同素异形体还有白磷、黑磷[5]。其化学式为P,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g/mol,[2]相对密度2.34 g/cm3,熔点590 ℃ ( 4357 kPa),自燃点260 ℃(在空气中)。[6]常温下为紫红色粉末,无臭,无毒,能溶于无水酒精,不溶于水,二硫化碳[1] 红磷在常温及潮湿的条件下,与水蒸气和氧缓慢地起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相互作用生成P4O10和P4O6的氧化物;与金属作用生成磷化物,能与卤素和硫起反应。在强碱中煮沸生成PH3和亚磷酸盐。[6]将白磷隔绝空气加热至250℃就可形成红磷。[7]红磷汽化后再凝华则得白磷。红磷稳定性比白磷好。红磷高度易燃,与氧化性物质混合有爆炸性[8]。 红磷多用于生产火柴、烟火药、氧化剂和阻燃剂等,也可用于半导体工业作扩散源、有机合成、杀虫剂、杀鼠剂、焰火和烟幕弹等。[9] 历史
1845年,德国人施罗脱发现了红磷,1848年,德国化学家波特格尔率先将其用于制备安全火柴,1855年,瑞典人丁·伦德斯特姆于瑞典生产出安全火柴,[10]1865年,安全火柴传入中国,被称为洋火或自来火,1879年,中国第一家火柴厂在广东佛山创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