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简写IWD),又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 Day for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或“三八节”“国际妇女节”和“三八妇女节”,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国际性节日。[1]
在十八、十九世纪早期女权主义思想的引领下,[2][3]1909年2月28日,美国各地举行了首次全国妇女节的纪念活动,[4]1910年8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妇女运动的活动家和杰出领袖克拉拉·蔡特金在国际社会主义者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上倡议筹划设立国际妇女节。此后,欧美多国妇女选择在3月8日示威游行,争取妇女权益。中国首次开展纪念妇女节的活动是在1924年3月8日,中国各界妇女集于广州,由妇女活动家何香凝主持,讲述了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来历及提倡女权的意义并大力鼓励妇女投身革命。而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妇女运动总体遭到了打击和抑制,但并未使妇女解放事业终止。1975年6月,联合国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召开了 “联合国国际妇女年世界会议” (即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1977年第32届联合国大会正式决定把3月8日作为“联合国妇女权益日和国际和平日”。进入21世纪后, 在联合国的推动下,妇女解放事业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进步。[1][5] 三八妇女节逐渐成为妇女表达自己声音和意愿,争取自身权益的重要平台。妇女节是凝聚妇女群体、推动妇女解放以及妇女构建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以“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为主题的罢工、集会、游行示威等,是妇女形成性别认同的重要的场域之一。[6][7]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