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诵

唐朝皇帝,史称唐顺宗
李诵(公元761年—公元806年),即唐顺宗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约六个月,是唐德宗李适长子,生母为昭德皇后王氏。[1]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正月十二日,李诵在长安大明宫东南的内宫出生,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被进封为宣王,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被立为皇太子。在为太子的二十五年间,他经历过藩镇叛乱和泾原兵变,并因受妃嫔萧氏之母郜国公主的牵累,险些被唐德宗废去太子之位。为此,他听从幕僚王叔文等的建议在唐德宗面前谨言慎行,却私下同“二王”[a]以及刘禹锡柳宗元等组成一股革新势力。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李诵因中风口不能言。次年正月二十六日,唐德宗离世,李诵带病即位,任用王叔文等进行永贞革新。因改革损害到宦官等集团的利益,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八月初,李诵被宦官俱文珍等所迫禅位给儿子唐宪宗李纯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正月十九日,李诵突然去世,被加谥为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葬入丰陵[1][2][3][6][7]
李诵即位后,在政治上罢除因宦官专权给百姓带去危害的宫市、五坊小儿制度,将贪官李实等予以贬职,同时起用陆贽等贤臣,并有意从宦官手中收回兵权;经济上废除常贡外的其他供奉、免除百姓此前所积欠缴的苛捐杂税。此外,他还下令释放宫婢乐伎。[5][8]
宋代欧阳修认为,李诵不幸染疾,做皇帝的时间又太短,以致其才能没有完全发挥,很是遗憾。[2]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认为,唐顺宗做皇帝期间“[yīn](意为哑)而无知”,而国家之所以能继续运作,是因为有能干的朝臣。[9]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