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葵

毛茛科天葵属草本植物
1
4
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 (DC.) Makino),毛茛科(Ranunculales)天葵属Semiaquilegia)草本植物[1][7],又名耗子屎、紫背天葵、麦无踪[2]、夏无踪、旱铜钱草[3]。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日本韩国、中国[4],在中国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8]喜凉爽阴湿,耐寒,忌高温,怕水涝[7],多生长于海拔100-1050米的疏林下、路旁或山谷地较阴处[2]
天葵块根长达2厘米,外皮棕黑色。茎高可达32厘米,通常分枝,被稀疏白色软毛。基生叶多数,为掌状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卵圆形至肾形,小叶扇状菱形或倒卵状菱形,两面均无毛;叶柄长可达12厘米。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惟较小。小花;苞片小,倒披针形至倒卵圆形;花梗纤细;萼片白色,常带淡紫色,狭椭圆形,长4-6毫米,宽1.2-2.5毫米,顶端急尖;花瓣匙形,长2.5-3.5毫米。果实为蓇葖果,表面有横向脉纹;种子褐色至黑褐色,卵状椭圆形,长约1毫米,表面有许多小瘤状突起。3~4月开花,4~5月结果。[2]
天葵可以作农药[9],在消灭害虫及抑制其食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0]。天葵的块根和全草均可入药,有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主治小儿热惊、目赤肿痛等疾病[11]

历史记载

天葵为传统中药,始见于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楷所著《百草镜》云:“二月……发苗,叶如三角酸,向阴者紫背为佳,其根如鼠屎,外黑内白,三月开花细白,结角亦细,四月枯……”清代《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的紫背天葵,《中国药典》中记载的天葵子,都为天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