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

唐朝皇帝,史称唐昭宗
唐昭宗李[](867年3月31日-904年9月22日),曾用名李杰、李敏[1][2],出生于东内(今陕西省西安市),是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咸通十三年(872年)封为寿王,乾符三年(876年)受封幽州卢龙军节度使[1],乾符四年(877年),封开府仪同三司、授予幽州大都督、押奚契丹使、管内观察处置使等职位。[3]
文德元年(888年)三月,李晔被立为皇太弟,随后在观军容使杨复恭的拥护下登基称帝。在位期间,李晔重儒术,尊礼大臣,励精图治,有恢复大唐荣光的志向。出兵讨伐西川、晋藩,消灭了宦官田令孜、杨复恭、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重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由于中央禁军在战中损失惨重,朝廷可用兵力不足,李晔无法压制晋藩,宣武军节度使朱温逐渐做大成为霸主。在执政后期,李晔受制于宦官、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和朱温。[1][2][3]
[yòu]元年(904年),李晔被朱温所弑,时年三十八岁(古代虚岁),在位十六年,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葬于和陵。[1][3][4]随后朱温命人假传圣旨,立十三岁辉王李祚为皇太子,改名李柷,于李晔灵柩前即位。[5]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