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铁氰[qíng]化钾(Potassium Ferrocyanide)是二价铁离子的氰化盐,为无机物,又名黄血盐、黄血盐钾或六氰合铁酸四钾,于1752年由法国化学家皮埃尔·约瑟夫·麦克尔(Pierre Joseph Macquer)发现。亚铁氰化钾通常以三水合物的形式存在,化学式为K₄[Fe(CN)₆]或K₄[Fe(CN)₆]·3H₂O。其外观呈浅黄色颗粒或结晶性粉末,具有咸味,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醚。无水亚铁氰化钾分子量为368.34,三水亚铁氰化钾分子量为422.39,密度为1.85 g/cm³。[1][2][3]
1752年,法国化学家皮埃尔·约瑟夫·麦克尔(Pierre Joseph Macquer)在用碱与普鲁士蓝反应时发现了亚铁氰化钾。他在铸铁容器中融合碳酸钾,并向其中加入含氮有机物的混合物,如头发、血液、动物的角及羊毛和皮革废料,再加入铁粉等,熔体冷却后,其中含有氰化钾、碳酸盐、硫化物、硫化铁、金属铁和分离出的碳等,再将其在一定温度下分解,当出现细小的黄色裂口时,既有亚铁氰化钾生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