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公元1606年9月22日—公元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硙生、黄来儿、枣儿,生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今檀山境)。[1][2]明末民变领袖之一,大顺政权建立者。[2][3] 李自成出生贫困农家。幼年曾被送入寺庙,后来给本乡富户牧羊,二十一岁当了银川驿站驿卒。[2][4]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陕西大饥,明军缺饷,士卒劫掠,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李自成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靠农民军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1][5]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李自成成为山西境内各支起义军中的重要首领之一,随后攻克修武(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和辽州(今山西省左权县),渡过黄河到达河南渑池县(今河南省渑池县)境内。[6][7]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被杀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1][2]此后四年间,李自成率部众活动于湖广、四川、陕西三省交界地区,期间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战斗。[8]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李自成占领襄阳、荆州,次年正月攻克承天(今湖北省钟祥县),并于同年改襄阳为襄京,建立了中央机构,随后占领西安。[9][10][11]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改元永昌。[2][12]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2]四月,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