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协定》,是1938年9月30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在德国慕尼黑签订的关于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协定。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又称《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2]
1938年3月,法西斯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又以民族统一为借口,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对苏台德地区的领土要求,遭到捷克斯洛伐克拒绝。英国和法国欲避免与德国发生迫在眉睫的正面冲突,同时企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促使A.希特勒向东进攻苏联。1938年9月29~30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的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四人,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并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协定内容包括8条正文、1个附件和3项声明。[4][2]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但《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不但没有换来张伯伦所宣扬的“一代人的和平”,反而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1973年12月,捷克斯洛伐克和联邦德国签定相互关系条约,宣布《慕尼黑协定》无效。[3]
签订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法西斯意图称霸欧洲、重新瓜分世界。它首先并吞了奥地利,接着暴露出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野心。捷克斯洛伐克是欧洲的一个小国,位于欧洲的中心,除了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外,还有发达的军事工业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在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多民族国家中,最方便也最易被接受的借口,就是民族问题。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500多万少数民族中,日耳曼人约有350多万,且主要集中在与德国接壤的苏台德地区。所以,1938年4月,在吞并奥地利后,纳粹德国以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遭到迫害为由,指使康拉德·汉莱因(Konrad Henlein)在以他为首的苏台德德意志人党代表大会上,提出苏台德区“民 族自治”的纲领。[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