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ated Farmland),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2][3]
2021年9月20日,《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公布,提出到2030年,中国要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4]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全年 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574万公顷。[5]
截止至2024年,中国累计建成面积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6][7][8]
农田特点
高标准农田其高标准以及不可替代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为农田质量高(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产出能力高(作物生产条件好、产量潜力高);抗灾能力高(旱能浇、涝能排,保证及时灌溉);资源利用效率高 (机具装备先进、农机农艺融合、资源高效利用)。[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