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罗非鱼(学名:Oreochromis mossambicus),又名非洲鲫鱼、越南鱼,是罗非鱼属的一种鱼类[2]。莫桑比克罗非鱼原产于东非和南非水域[8],已被除南极洲外的50多个国家引进[5]。被列入《哥伦比亚入侵物种官方清单》,是当地的外来入侵物种[9]。 莫桑比克罗非鱼是热带底层鱼类,可在淡水和35~40盐度的海水中生长[8]。适应能力较强,可耐低氧,在水温18~37℃均能生长,最适水温为25~33℃,30℃左右摄食量最大,水温低于18℃或高于37℃停止生长,水温低于10℃或高于38℃以上便死亡。[8][10][11]。在天然水域中,体长最长可达360mm,体重最大可达700g[4]。体呈椭圆形[12],头较大尾柄较短[13][14]。体被大圆鳞 ,成鱼的体色在繁殖期有明显的变化,雄鱼体色变成蓝黑色,仅在头下侧和鳃盖后缘为白色,背鳍和尾鳍的边缘红色明显,胸鳍淡红色;雌鱼体色均为灰黄色,消失了黑斑,背、尾鳍亦略呈红色。[4][15]。 莫桑比克罗非鱼属杂食性鱼类[6],雄鱼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雌鱼,较雌鱼可多增长40%~50%[10]。1957年,中国首次从越南成功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8],但其在中国水产养殖中已被淘汰[16],仅剩部分作为杂交亲本使用[17]。 2017年,莫桑比克罗非鱼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3]。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