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而复-抖音百科
周而复(1914年1月3日—2004年1月8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原名周祖式,祖籍安徽旌德,知名书法家、文学家,原文化部副部长,原对外文委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副会长。[1][2]代表作有《白求恩大夫》《上海的早晨》《长城万里图》《伟人周恩来》,创办了《文学丛报》《收获》等报刊。[3] 1914年,周而复出生于江苏南京一小康家庭,但因家中绸布店被抢劫,失去生活来源,故其童年生活十分贫寒。[1][2][4]1930年代初,周而复进入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在校期间,周而复参加了许多进步运动,如左翼文艺活动,在此他结识了鲁迅、茅盾等知名人士。[1][2][5]1933年11月,因反动学生告密被捕入狱,半年后学校保释重新回校学习。[1][2][5][6]193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夜行集》。[5][7]1938年,周而复毕业,辗转来到了延安,出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的文学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2][4]1944年,周而复调任重庆,参与编辑《群众》半月刊,参加文化界统战工作。[2][4]1954年—1955年,周而复任中国文化代表团副团长、团长,先后两次出访东南亚国家,回国后出版《东南亚散记》。[1][2][8]1958年出版《上海的早晨》,反响热烈。[9]1966年被“四人帮”打为“走资派”,遭到隔离审查,失去自由长达七年。[2][3][10]1978年被平反后,调任文化部副部长。[1][2]1979年至2004年,陆续出版了《上海的早晨》第三第四部、《长城万里图》、《往事回忆录》等作品。[1][2][11] 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
1914年1月3日,周而复出生在南京,此时正逢张勋复辟,南京遭其劫掠,周而复父亲的绸布店也遭洗劫,小康之家就此没落。周而复童年生活贫苦,家无隔宿粮,靠典当与亲友接济度日,幸而父亲对古典文学稍有造诣,周而复跟随父亲学习背诵古文名篇,临习颜、柳、赵、欧诸体,在童年时打下了文学、书法基础。稍大后父亲向私塾先生说情,将周而复送入私塾。1929年周而复15岁时,父亲请朋友帮忙,送他进了青年会中学,在这里,他接触到了自然科学等许多进步的知识。[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