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
范蠡[l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又名鸱[chī]夷子皮、陶朱公,春秋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南阳淅川县大石桥乡至寺湾镇间)人,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1]范蠡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后裔,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2] 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在楚国宛地三户邑。后随宛地县令文种一同离开楚国,到越国辅佐越王勾践。[3]勾践初次伐吴失败后,面临灭国命运,此时范蠡建议勾践入吴为奴,换取喘息机会。[4][1]勾践在吴三年后,返回越国。范蠡开始为勾践谋划复兴越国的计划。[1]内政方面,遵从自然规律,开辟田野。同时繁殖人口,扩大兵源,开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外交方面,保持卑微弱小的形象,顺从吴国的势力,同时与其他大国交好,静观其变,等待时机。[4][1]吴王认为越国已经不足以担心,于是开始扩张、试图称霸天下。[5]公元前482年,吴王带兵到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举行会盟,范蠡趁机带兵攻击吴国都城,吴国大败,吴越讲和。公元前479年,楚国开始进攻吴国,范蠡认为战略进攻时机已到,再次举兵伐吴,一举消灭吴国。[1]此时范蠡认为勾践已经成就霸业,不能在与之相处,于是离开越国,到齐国、陶地等地经商,成为资产数十万的商人。[1]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时年88岁。[1][6]范蠡著有《范蠡》兵法二篇,今佚。[7][8] 公元782年,唐朝唐德宗时期范蠡开始配享武成王庙,被追封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宋朝时期,配享武庙。因范蠡善于经营理财、又能广散钱财救济贫民的商人形象深入人心,逐渐被后世尊之为文财神、商圣等。[9]后人对范蠡的评价也以赞誉为主。秦朝宰相李斯称赞范蠡: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10]东汉学者赵晔评价:范蠡是智臣,勇敢并且善于谋略。[4]南宋思想家黄震说:春秋战国近五百年, 既能建功立业,又可避祸全身,全身而退的人,只有范蠡一个。[11]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