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于18世纪,历经几百年的流变,如今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文学类别。[1]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细节真实,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形象典型,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方式客观,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去尽谎言,去尽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权贵阶级谎言、愚民谎言;纯文学化,排除文学外的其他目的,包括政治、商业、道德及阶级维护。[2] 简介
现实主义属于纯文学的一种写作手法,它符合纯文学的特征。何谓纯文学?谎言去尽之谓纯,把作品中的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权贵谎言、愚民谎言等谎言去干净是纯文学的基本特征,因此现实主义手法最基本的就是要去尽谎言,客观地呈现现实生活、人性特征等,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实主义就不能虚构,恰恰相反,要把谎言去干净,表达得客观必须借用虚构等艺术手法,虚构不损害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