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桂秋-抖音百科
黄桂秋(1906年5月7日—1978年9月11日)是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旦角黄派的创始人。他自号桂荫轩主,名德铨[quán],字荫清,出生于北京,但家乡是安徽安庆。他的艺名“黄桂秋”是借用了他的姐妹的名字。他演出的主要剧目有《起解会审》、《新春秋配》、《别宫祭江》、《梁红玉》、《秋香三笑》、《冤禽恨》、《姜皇后》、《鞭打芦花》、《蝴蝶媒》等 。[1] 艺术经历
1924年于北京汇文中学毕业后,曾在北京电话局担任话务员,曾在哈尔滨铁路局短期任科员。幼时酷爱京剧,曾以票友身份在京、津走票。曾在北平浙慈会堂堂会演出《女起解》,颇受行家注目。1927年搭马连良“春福社”,正式下海。1927年,正式拜师被称为“老夫子”的京朝派青衣陈德霖,经常与马连良、余叔岩、高庆奎、杨小楼、言菊朋等合作演出。当时拿手剧目有《春秋配》、《别宫祭江》等。后来黄去南方,以《别宫祭江》获得“江南第一旦”的称号。黄在天津期间,经常与王庾生、章遏云、马艳红等排演新京剧本戏,如《蝴蝶杯》、《燕子笺》、《窦线娘》等,为他后来创编的新戏如《秋香三笑》、《冤禽恨》、《姜皇后》、《鞭打芦花》、《梁红玉》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32年自己领导剧团偕王少楼、贯大元等在天津、东北、山东等地演出。1936年,黄桂秋组织正谊旅行剧团,离开京、津,到山东、河南、江苏全国各地演出,抗日战争爆发后 ,辗转于芜湖、汉口、长沙、上海等地,边逃难边演出。除演出《春秋配》、《别宫祭江》、《起解会审》等代表作外,还编演了针砭时弊、歌颂巾帼英雄的京剧如《姜皇后》、《冤禽恨》、《窦线娘》、《芦城侠侣》等剧。1941年定居上海,常与纪玉良、俞振飞、姜妙香、李盛斌、赵桐珊、李宝櫆等合作演出,又得到周信芳的合作与帮助。1942年,黄桂秋与周信芳在上海黄金大剧院联合演出54天,周信芳非常欣赏黄桂秋的演唱水平,说:“你的唱别具一格,真可以自成一派”,果然,不久《春秋配》被公认为黄派第一出代表作问世。后来,二人又先后合作了四次。周信芳曾多次为黄桂秋配演《会审》中的刘秉义和《贩马记》中李奇。自此渐以“黄派”著称。抗日战争胜利后,长期在上海皇后大戏院演出,常演《春秋配》、《别宫祭江》等剧目,深受观众的好评,特别是贴演一至八本《雁门关》,主演公主一角,连满数月,欲罢不能,被观众誉为“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