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

一种炎症性皮肤病
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1]湿疹主要分为特应性湿疹和分类性湿疹(脂溢性皮炎乏脂性湿疹白色糠疹手部湿疹[]滞性皮炎等等)。[3]湿疹的内在因素包括:慢性感染病灶、内分泌及代谢改变、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外在因素包括:食物、生活环境、动物毛皮、各种化学物质诱发。[1]湿疹主要的治疗的目的是恢复皮肤正常的屏障功能、寻找并去除诱发和加重因素、减轻或缓解症状。常用的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生素等;物理治疗可以采用紫外线照射。[3]
湿疹的预治应多注意以下方面:衣物宜宽松舒适,穿纯棉制品。避免过度洗浴,禁用碱性肥皂、热水烫洗。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少汗液刺激。保持清洁的生活环境,减少尘螨、动物毛、花粉等变应原。避免紧张和焦虑情绪。[3]

命名

中医称湿疮。急性发作时以斑疹丘疹、丘疱疹为主,皮损色红,渗出明显;慢性期则以色素沉着、皮损肥厚、苔藓样变为主。根据病程及皮损特点,临床可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中医古籍根据皮损形态,有浸淫疮、血风疮等病名;根据发病部位,有旋耳疮、肾囊风、脐疮、乳头风等病名。[6]

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