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叠纪-抖音百科
三叠纪(Triassic)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其时间划分为251.902±0.024Ma-201.4±0.2Ma[a],前为二叠纪,后为侏罗纪,历时5000万年,共分为三统七阶,已建立3个“金钉子”,即下三叠统印度阶(三叠系底界)、中三叠统拉丁阶和上三叠统卡尼阶,其余四个阶的“金钉子”暂未确立。底界划分来自同位素测年为251.902±0.024Ma的三叠系下三叠统底界“金钉子”——印度阶“金钉子”,顶界划分来自同位素测年为201.4±0.2Ma的侏罗系下侏罗统底界“金钉子”——赫塘阶“金钉子”。[2][1] 三叠纪处于海西构造阶段之后联合古陆发展的顶峰时期,全球板块格局可以简要概括为“一陆和一洋”,“陆”指的是超级泛大陆,“洋”指的是贯穿整个三叠纪的泛大洋。早三叠世海侵规模不大,中三叠世开始逐渐加大,除地槽区被海水占据外,也侵入到大陆边缘的沉陷带,出现了地台型的浅海、滨海泻湖或海湾型沉积。在中-晚三叠世大海退之后,全球普遍发育海陆交互相沉积,出现大量煤系地层。[3][4][5] 三叠纪时期气候大概分为两大阶段,三叠纪前期与晚二叠世差别较小,以干燥炎热为主要特征,到了后期转变为了温暖潮湿气候,出现了大片森林。全球各地情况不一,例如在早、中三叠世时期,可以大致划分出三个不同的气候带,特提斯海域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中欧、东欧和中国华北和华南等地区属于干燥气候带;西伯利亚、库兹涅茨等地则属于温湿气候带。[5][6] 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均伴有大规模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即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和三叠纪-侏罗纪之交的大灭绝事件,这两次事件对海洋和陆生生物的演替造成了重大影响。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后,古生代演化动物群大量灭绝,以软体动物和四足动物为主导的现代演化生物群开始大量繁衍。三叠纪脊椎动物以海生爬行动物的繁衍为特征,出现多门类的海生爬行动物、陆生爬行动物在晚三叠世开始大量出现。三叠纪陆生植物则以裸子植物中的松柏、苏铁、银杏类及蕨类中真蕨类最为繁盛。[2][7]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