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洪基

辽朝第八位皇帝
辽道宗耶律洪基(1032年9月14日-1101年2月12日),辽兴宗耶律宗真长子,母为仁懿皇后萧挞里,字涅邻,契丹名耶律查剌,辽朝第八位皇帝。公元1055年继承帝位,改年号清宁。[1]
耶律洪基登基后,皇叔耶律重元于清宁九年(1063年)起兵叛乱,洪基派耶律乙辛、耶律仁先等平乱,重元兵败自杀。[5]此后信用权臣耶律乙辛,听信耶律乙辛对皇后萧观音及太子耶律浚的诬告,赐死皇后,幽禁太子。辽朝政治进一步腐化。时至大康七年(1081年)才废黜耶律乙辛及其党羽。[7][8]同时宣传儒学,设学养士,颁行儒学经典;在各地修庙建幢,传播佛学。[9]在对外关系上坚持与宋交好,临终前仍不忘嘱咐子孙“切勿生事”。[10]寿昌七年(1101年)正月,耶律洪基病逝,享年七十。谥号仁圣大孝文皇帝,庙号道宗。与宣懿皇后萧观音合葬庆陵。[4]
耶律洪基初即位时尚且志在治国,中后期宠信奸[nìng],致使辽朝由盛转衰。他以儒学为人才选拔标准以及传播佛教的行为,广泛传播了汉文化,促进了北方民众的思想转变,奠定了中国北方各民族相互理解的基础,临终前仍嘱咐后代要坚持与宋交好,也为中国多民族的统一和融合作好了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先期准备。[11]耶律洪基喜好汉文化,其汉诗收于《清宁集》中,今已亡佚。[5]其所著“题李俨《黄菊赋》”,为辽诗中的名诗。[6]

人物生平

少年加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