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贝克特

爱尔兰作家、评论家、剧作家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年4月13日——1989年12月23日),爱尔兰作家、评论家和剧作家,主要是包括戏剧、小说和诗歌在内的创作领域,其中戏剧成就最高,代表作品有《等待戈多》,他也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2][1]
塞缪尔·贝克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27年毕业于都柏林的三一学院,获法文和意大利文硕士学位。1936年,贝克特完成了长篇小说处女作《莫菲》,但两年内连续遭到42家出版社的拒绝。1946年至1950年,贝克特完成了具有“元小说”特征的小说三部曲《莫洛伊》《马龙之死》和《无法称呼的人》,以及戏剧《等待戈多》,[5][6]等待戈多》的成功奠定了他在欧美文坛、剧坛的地位。后来他又于1955年写成《结局》、广播剧《落下的一切》和专门为演员帕特里克·马洁所写的独角戏《克拉普的最后一盘磁带》。[4][6]
在贝克特与苏珊娜结婚并与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分享国际编[zuǎn]奖的同年,他写出了小说《如此情况》和戏剧《快乐的日子》。[4]1969年,他因“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4] 后来便一直隐居巴黎,直到1989年12月23日,贝克特在法国巴黎逝世。后来他的生日(4月13日)也成为了“贝克特戏剧节”,是全世界实验派戏剧爱好者和学者欣赏贝克特名剧的节日。[7][5][8]

人物生平

1906年4月13日,塞缪尔·贝克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郊区一座名叫库尔俊纳的都铎王室建筑,他的父亲是测量员,母亲是虔诚的教徒,他的童年是幸福的,不过,他的母亲患有抑郁症,对他有一定的影响,虽然母亲笃信宗教,但贝克特很早抛弃了宗教信仰。贝克特在都柏林市中心的厄尔福特学校上中学,后转到王尔德的母校坡特拉皇家学校寄宿。[5]1923年,贝克特就读于三一学院,师从拉德莫斯-布朗攻读现代语言,在这里所受的教育使他的才智得到了表现,他在第三学年获得“现代语言奖学金”, 1927年,他以法语和意大利语的硕士学位毕业时,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荣获“学院金质奖章”。1928年,贝克特获得两年的互派奖学金,由三一学院派往著名的巴黎高师(后现代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母校)担任英语教师,并结识了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贝克特为乔伊斯尚未命名的作品《为芬尼根守灵》写了一篇关于系列评论的论文。1930年认识庞德后,发表《但丁、布鲁诺、维柯、乔伊斯》一文。[2][9]1930年9月,贝克特结束巴黎的教学生活后返回都柏林三一学院讲授法语[10],并继续深造,与此同时着手研究笛卡尔的哲学理论,并于1931年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