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

唐代李延寿所著史书
《南史》,唐代李延寿所编撰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一百七十年的历史,与《北史》为姊妹篇,为中国二十四正史之一。[1][2]
李延寿继承其父李大师遗志,自唐贞观十七年(643年)至唐显庆四年(659年),将宋齐梁陈四书删繁就简,又参考其他材料进行增补编撰成《南史》。全书共八十卷,有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无志表,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按朝代顺序、帝王在位先后排列。[1][2]
《南史》文字简明,叙事简洁易读,打破了以往史书中单一朝代的断限方式,编撰方法采取了“互见法”,其列传多采用家传形式,《南史》对四朝正史做了不少修订与补充,修改了不少南朝四书中曲笔之处,但其中增补了一些琐碎之事和怪诞不经的内容,但也在传记文学叙事和志怪小说素材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文学价值。[1][3][4]

作者

李延寿(生卒年不考),字遐龄,祖上为陇西大族[5],后迁居相州(今河南安阳),唐太宗时,历任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御史台主簿等职,后官至符玺郎兼修国史。曾参与《隋书》和《晋书》的编写,并著有《太宗政典》。后继承其父李大师遗志,编成《南史》《北史》二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