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雀哇节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
卡雀哇节,又称为“农瓦德路”“开昌瓦”“卡秋哇”,是独龙语的音译汉字,本意为开始讲的几句话,俗称“过年”,是独龙族仅有的一个较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云南怒江贡山县西部独龙江流域的所有独龙族村寨。[1][2][3][4]
卡雀哇节最初起源于独龙族,以观察物候来决定过年时间,于每年的农历腊月举行,直到1991年才将节日时间固定在每年公历的1月10日,节日历时3~9天不等,是独龙族唯一的一个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独龙江流域的卡雀哇庆典前后持续一个月,先由居住于独龙江上游的村落率先揭开节日序幕,再从上游经中游而至下游,各村寨依序进入节期。节前,独龙族人用木刻或结绳的独特方式邀请亲友相聚,妇女们筹备食物、赶制新衣,男人们则进入深山狩猎,备足食物以欢度佳节。节日期间,独龙族人民会举行祭山神、射击猎物模型、跳锅庄、走亲访友、火塘烧松叶求吉祥、喝木罗酒、歌舞会、剽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以剽牛祭天最为隆重,彰显了独龙族敬畏自然的理念和人生顺达的愿望。2006年,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族卡雀哇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王国光被指定为国家级相关传承人。[1][2][4][5][6][7][8][9]

历史

关于独龙族卡雀哇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由于独龙族没有文字,因此关于节日的起源,更多的是来自独龙族群众中流传的兄弟狩猎失散重聚的传说;第二种说法是,与独龙族人的宗教信仰有关,由于他们生活在云南省西北部的独龙河谷,生活环境恶劣、与世隔绝、生产力低下,从而有着浓厚的原始宗教信仰,他们相信万物有灵,认为所有的祸福、天灾、疾病等都是鬼神的安排,所以必须经常祭神、驱鬼。每年丰收后,人们借助卡雀哇节进行祭祀,以感谢鬼神,同时也鬼神保佑他们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人畜安宁。这两种说法,是独龙民族生息繁衍、生存迁徙、延续发展的深度折射,是古老而深层、朴实而生动的文化积淀,也是独龙族特有的狩猎文化象征和精神寄托,并且在数百年中一直对独龙族的社会生活产生过深远的影响。[10][11]
旧时,独龙族人根据居住地自然变化的特点,创造了独特的历算法,把一周年分为过雪月、出草月、播种月、花开月、烧火山月、青黄不接月、山草开花月、霜降月、收获月、降雪月、水落月、过年月这12个月,其中,过年月与汉族的农历腊月时间一致,节日没有统一固定的日期,由各村寨或族长根据占卜选定日期,节期在每年公历的12月至次年的1月期间举行,各村寨的卡雀哇节节期是前后相续的,居住于独龙江上游的村落率先揭开节日的序幕,由上游经中游而至下游,各村寨依序进入节期,整个独龙江流域独龙族山寨的卡雀哇庆典前后持续一个月[4],时间长短根据准备食物多少来决定,为期2~3天,4~5天不等;直到1991年才将节日时间固定在每年公历的1月10日,历时3~9天不等。[1][7][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