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井,又称绮井、天井、方井、复海、斗八等,“藻井”一词,最早见于汉赋。清代时的藻井较多以龙为顶心装饰,所以藻井又称“龙井”。[2]是中国建筑中一种顶部装饰手法,建筑内呈穹窿状的天花,四壁饰以花纹、雕刻、彩画,故名藻井。[1] 藻井早先多见于佛教石窟的洞顶装饰,以莫高窟的藻井较为有名。敦煌藻井简化了中国传统古建层层叠木藻井的结构,中心向上凸起,四面为斜坡,成为下大顶小的倒置斗形。主题作品在中心方井之内,周围的图案层层展开,使石窟窟顶显有高远深邃的感觉。[3]后逐渐演变为木制建筑的一种顶部处理方法。现存最早的木制藻井,是位于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的藻井,建于辽代公元984年。[4] 历史发展
“藻井”一词,最早见于汉赋。藻井至少从汉代开始作为佛教石窟的洞顶装饰,以莫高窟的藻井较为有名。
明代之后,藻井的构造和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极尽精巧和富丽堂皇的能事,除了规模增大之外,顶心用以象征天国的明镜开始增大,周围放置莲瓣,中心绘云龙。后来这中心的云龙愈来愈得到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