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博物馆(英文名:Changsha Museum)是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2],成立于1986年,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三角洲滨江文化园内[6],2015年,其新馆对外开放,建筑面积2.4万平米,展示 面积9000余平米[4],是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宣传、教育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7][3][1][8][9],2023年时任馆长是周慧雯[10]。 长沙市博物馆原址位于长沙市清水塘22号,是在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纪念馆的基础上成立的。2015年12月,长沙市博物馆新馆开馆,更名为长沙博物馆。新馆有4个基本陈列展厅、2个 特展厅和一个数字化虚拟展厅[1]。其中,长沙历史文化陈列以1840年为界划分为“湘江北去—长沙古代历史文化陈列”和“中流击水—长沙近代历史文化陈列”两个篇章[11]。截至到2023年,该馆收藏各类文物共计50182件,其中一级文物171件,二级文物690件,三级文物7015件,分为铜器、玉石器、金银器、陶瓷、书画、货币、竹木器、丝绣、碑志、家具、民俗等文物11类。馆藏文物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印证长沙历史文化发展的各类实物[3],其中一件商周铜铙——象纹大铜铙是该馆的镇馆之宝。长沙市博物馆的馆徽,就是根据象纹大铜铙的形象转化而来[12]。
长沙市博物馆每年举办各类活动近千场,推出文博栏目《如果文物会说话·一日一物系列》、“湘城讲坛”、《长沙出土简牍[dú]发现与研究》讲座等各种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并自主设计生产了“馆藏精品文物纸牌”“太平有象—丝巾”等20余款文创产品[2][13][14][15]。截止到2023年累计接待观众近800万人次。先后被评为中 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中国国青年文明号和国家一级博物馆[2]。有“省会地标、长沙客厅、文化圣殿、百姓乐园”的美称[16]。推出文博栏目《如果文物会说话·一日一物系列》、“湘城讲坛”、《长沙出土简牍发现与研究》讲座等各种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并自主设计生产了“馆藏精品文物纸牌”“太平有象—丝巾”等20余款文创产品。 历史沿革
建馆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