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玉蕈[xùn](学名:Hypsizygus marmoreus (Peck) H.E. Bigelow)又名蟹味菇、玉蕈、真姬菇、海鲜菇、鸿喜菇等,离褶伞科(Lyophyllaceae)玉蕈属(Hypsizygus)大型木质腐生真菌。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包括北美、欧洲、西伯利亚、日本、中国等地;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地区及陕西、福建、浙江、台湾等地。在自然环境中,一般群生于壳斗科(Fagaceae)水青冈属(Fagus)等阔叶树枯木或活立木上。[1][2][3][4] 斑玉蕈子实体多丛生,少散生,菌盖直径3-15厘米,初扁半球形,后稍平展,中部稍凸起。不同品种的色泽分为白色、乳白色、灰褐色三种,有的品种菌盖呈现大理石花纹状斑块,白色种不明显;菌肉白色,受伤后变微橙黄色;菌柄洁白,内实,中生或少数偏生,圆柱状或少数基部膨大;菌褶直生或弯生,近白色,片状,排列密集且不等长。担子呈棒状,上面着生2-4个担孢子,孢子卵圆形,无色,光滑,内含颗粒。孢子印白色。[2][4][5] 斑玉蕈味道鲜美,质地脆嫩,口感细腻,在日本有“香在松口蘑、味在玉蕈”的美称,同时,斑玉蕈营养丰富,也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健康食品,经济价值较高,已发展为中国工厂化栽培的重要食用菌品种之一,具有良好的市场。[6][7]
历史
1972年,日本宝酒造株式会社首先人工栽培成功斑玉蕈,并取得了专利权。从1973年开始在日本长野县正式进行生产。20世纪末就成为日本的第四大宗食用菌产品,至2002年末成为日本第三大宗食用菌产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