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科

桔梗目菊科植物
菊科(学名:Asteraceae)是真双子叶植物菊目的一个科。菊科是真双子叶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现在已有至少13个亚科、1689属和32,913种。菊科植物广泛分布在全世界,但热带地区较少。中国有约200属2000多种,包括了菊花、蒲公英、大[]小蓟茵陈艾叶青蒿紫苑鹅不食草、向日葵等植物。菊科的学名是由模式属紫菀属Aster)而来,是「星形」的意思,指菊科植物的头状花序似星形。菊科和兰科常被视为最进化的植物。 已知最古老的菊科植物化石来自晚白垩纪南极洲(坎帕期至马斯垂克期),属于花粉的化石,年代大约是76-66百万年前。据估计,菊科植物的冠群至少已经演化了85.9百万年,主干群历史为88-89百万年。 菊科植物是一类经济重要的植物家族,提供了食物、园艺植物和草药。在其非原产地范围内的物种可能被视为杂草或入侵物种。

物种简介

菊科(学名:Asteraceae)是双子叶植物纲菊目的一个科。菊亚纲的第一大科。菊科是双子叶植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约有1100属,20000-25000种,是双子叶植物的第一大科。广泛分布在全世界,但热带地区较少。在被子植物门中,菊科的种类仅次于兰科,是被子植物门的第二大科。菊科的学名是由模式属紫菀属Aster)而来,是“星形”的意思,指菊科植物头状花序似星形。
菊科
菊科多为草本。叶常互生,无托叶。头状花序单生或再排成各种花序,外具一至多层苞片组成的总苞。花两性,稀单性或中性,极少雌雄异株。花萼退化,常变态为毛状、刺毛状或鳞片状,称为冠毛;花冠合瓣,管状、舌状或唇状;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上;花药合生成筒状,称聚药雄蕊。心皮2,合生,子房下位,1室,1胚珠花柱细长,柱头2裂。果为连萼瘦果,顶端常具宿存的冠毛。根据花冠类型的不同,乳汁的有无,分为两个亚科:(1)管状花亚科,向日葵、菊芋雪莲、艾蒿、苍耳;(2)舌状花亚科:蒲公英、莴苣、生菜等。共13族1300余属,近22万种,除南极外,全球分布。分布。菊科13个族中,向日葵族最大,有 221属,主要分布在南美和北美;最小的一族是万寿菊族,仅有11属,主要分布南美洲;这两个族在中国全部为引种栽培或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