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簕[lè](学名:Eleutherococcus trifoliatus (Linnaeus) S. Y. Hu),又名鹅掌簕、禾掌簕、三加皮、三叶五加等,为五加科(Araliaceae)五加属(Eleutherococcus)常蔓生状灌木。[1][2]分布于中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中部和南部,如云南、广东、广西、湖南、安徽、浙江、台湾等地。白簕在垂直海平面以上至3200米都有分布,但大多生长于海拔500-1000米的路边、林缘、灌木、村落等地。[3][1][2][4] 白簕高1-7米,枝软弱铺散,老枝灰白色,新枝黄棕色。小叶片纸质,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先端尖至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网脉不明显。花黄绿色,顶生复伞形花序或圆锥花序,花瓣三角状卵形,开花时反曲,花梗细长无毛。果实为黑色的扁球形。[1][2][5] 白簕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其花、枝叶、根或根皮皆可中药材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舒筋活血等作用。[6][7][8]白簕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9][4]此外,白簕 是蔓生植物,枝条软弱铺散,能够攀援棚架或树上作为庭院绿化植物,观赏价值较高。[9]
释名考证
白簕又称为三加皮、刺三加等。古代本草记载,三加皮枝有刺,小叶通常3片,故名刺三加。称刺三甲者,“甲”乃“加”同音借字。“茨”与“刺”同音通假,南方呼刺为“竻”,本品树皮灰白色,因而有白茨根,白竻根等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