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花

夹竹桃科鸡蛋花属植物
1
4
鸡蛋花(学名Plumeria rubra L.),为夹竹桃科Apocynaceae鸡蛋花属Plumeria)落叶小乔木,又名红鸡蛋花[1]、缅栀子[2]蛋黄花[2]鸭脚木番茉莉,蕃华仔[3]。鸡蛋花原产于墨西哥委内瑞拉美洲热带地区[4],广植于亚洲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中国南部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有栽培,在云南南部山中有逸为野生的[1][6]。鸡蛋花喜高温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7],耐荫不耐寒[8],一般见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谷斜坡、谷地、山丘、火山岩地及近海的岩质山坡处[9]
鸡蛋花高5-8m,胸径15-20cm,树冠狭小,分枝密,枝条粗壮,带肉质,具丰富乳汁。[10]叶厚纸质,长圆状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顶端短渐尖,基部狭楔形,叶柄无毛。聚伞花序顶生,总花梗三歧,花梗淡红色,花萼裂片小,花冠外面白色,内面黄色。蓇葖双生,广歧,圆筒形。种子斜长圆形,扁平,顶端具膜质的翅。花期5-10月,果期栽培极少结果,一般为7-12月。[1]
鸡蛋花的花朵和茎皮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暑的功效。[2]其花瓣较厚,纤维细嫩,可直接食用或晒干制茶[9];提取物可用于制作香皂、高级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11][12]。此外,鸡蛋花其花色彩丰富,有粉色、黄白、纯白、纯红等颜色,淡雅清香[11],枝叶青绿色,树形美观[1],是良好的园林绿化树种[11]

名称来源

鸡蛋花属名Plumeria,最初拼写为Plumiera,是为了纪念十七世纪法国著名植物学家Charles Plumier(1646-1704)。在欧洲鸡蛋花被称为“Frangipani”,本意为一位意大利的贵族发明的具有鸡蛋花香味的香水。“鸡蛋花”最早传入中国的是其栽培品种Plumeria rubra ‘Acutifolia’,该品种花冠颜色表现为外白内黄,恰似蛋白包裹蛋黄,故有此名。亦有称“生金树”,代表祥瑞;“缅栀子”一名最早见于中国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1789-1847)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1848),意指其最早经由缅甸传入中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