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务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
1
2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1]也是终身职称。[2]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相关的组织有:学部、院士大会、学部主席团等。[1]
1955年,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前身)产生,[2]共233人,其中物理学数学化学学部48人、生物学地学学部84人、技术科学学部40人、哲学社会科学学部61人。[4]1956年5月,学部委员进行了一次增聘。[2][3]“文化大革命”期间,学部委员停选。[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9年5月至1981年3月,开始学部委员增补工作,新增学部委员283名,[2]使学部委员总人数达到了400名。[5]1990年再次恢复增选学部委员,增选了学部委员59名。[3]1993年10月,国务院第十一次常务会议决定,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3]1994年6月3日至8日,由学部委员会大会改称的中科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举行,中科院院士制度建立,[3]此次大会产生了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共14人,包括德里克·巴顿(英)、李政道(美)、李约瑟(英)等。[6]从1998年7月1日起,中国科学院开始实施资深院士制度。[7]2000年6月5日,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举行了“世纪的回顾与展望”的学术活动。[8][9]2006年6月,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召开,修订了院士选举条件等内容。[10][11]2015年的院士增选,增加了全体院士终选投票机制。[12]2021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3]2023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4][15]截至2025年5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共有847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58人、化学部132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53人、地学部144人、信息技术科学部110人、技术科学部150人;外籍院士148人;已故院士712人、已故外籍院士38人。[16]
中国科学院院士们率领科技界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成为塑造中华民族新时代精神面貌的重要力量。[17]

历史沿革

中研院院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