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三明市下辖县级市[5][7],位于福建省中部、三明市南部[5],东与大田县、西同连城县、南跟漳平市、北和明溪县以及三元区接壤[2],总面积2931平方千米[3]。截至2025年5月,永安市辖4个街道、3个乡和8个建制镇。常住总人口33.4万。[17]市人民政府驻燕南街道南山路1号。[14] 永安市地处中国闽西和闽中大山带之间,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盆谷,平原为主[18],境内气候类型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具有海洋性季风气候和山区气候的特征,冬短夏长,四季分明[4]。永安市境内溪流分别属于沙溪水系、尤溪水系和九龙江水系[6]。在距今约2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有古人类在永安生息繁衍[19],东晋时,永安属沙县管辖,称浮流,明时,延平府废浮流巡检司设永安县,隶属延平府[20],民国时期,将福建省划为4省2市,永安属延建省[21],1984年9月,永安撤县改市(县级),归三明市管辖[21]。 永安市是中国笋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22],是中国唯一的林业改革与发展示范区,境内拥有林竹、化工、建材三大传统产业和汽车及机械加工、纺织新材料、石墨和石墨烯三大主导产业[2]。截至2024年末,永安市地区生产总值(GDP)487.7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1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54.24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92.35亿元,增长7.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4%,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4%。[23]永安市的“飞桥莴苣”“永安黄椒”“安砂淮山”“槐南粉干”先后被列入中国地标产品[24]。 永安市是中国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曾在永安发布[25]。截至2020年12月,永安市有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安贞堡、永安抗战旧址群[26],另外,永安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33个,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个[27],旅游景点有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吉山抗战文化公园、甘乳岩等[11][12]。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