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参-抖音百科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别名血参、紫丹参、五凤花、活血根、大叶活血丹、赤丹参等,为唇形科(Lamiaceae)鼠尾草属的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丹参的根皮赤而肉紫,形状似参,故名丹参。[2][3][4]丹参原产中国中北部、中南部、东南部和越南,朝鲜、韩国引种栽培。[5]丹参野生于林缘坡地、沟边草丛、路旁等阳光充足、空气湿度大、较湿润的地方,海拔120~1300米。[4][6]丹参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中等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到微碱性的砂质壤土为好。[6][7] 丹参的植株高40~80厘米。根 肉质,肥厚,外面朱红色。茎呈四棱形,有长柔毛,多分枝。叶常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呈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或宽披针形,两面有毛,叶背较密。轮伞花序6至多花,组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带紫色,二唇形。花冠紫蓝色,花冠筒内有毛环,冠檐二唇形。小坚果椭圆状,黑色。[3][4] 本草考证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以丹参为正名,后世皆沿用此名。[9]《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吴氏本草》《日华子本草》《本草纲目》所载的丹参与现时药用的丹参S.miltiorrhiza Bunge的形态完全符合,可断定为历代本草所用丹参为正品。[10]明朝兰茂《滇南本草》所载丹参为云南鼠尾S.yunnanensis C.H.Wright,清朝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收载的丹参、小丹参、劲枝丹参的原植物分别为丹参S.miltiorrhiza Bunge、云南鼠尾S.yunnanensis C.H.Wright和长冠鼠尾S.plectranthoides Griff.。[11]也有学者认为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所载的丹参描绘简单而笼统,其特征涵盖了包括S.miltiorrhiza Bunge在内的鼠尾草属多个分类群系。[12]丹参在中国有200-300年的栽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