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

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河南省平顶山市特产
1
4
汝瓷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产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而得名,[4][5]是中国古代宫廷专用瓷,被中国历代皇帝视为吉祥之物、镇宫之宝。[6]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5]曾形成过“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7]北宋晚期,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至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8]汝窑制瓷技术达到了工艺精湛,技艺超群,炉火纯青的境界。[9]宋金对峙时期,汝官窑大都停烧,汝官瓷烧制技艺流传至民间。[8]金军占领中原后,汝窑开始进入式微期。北宋晚期,宋金对峙,民众生活不得安宁,中原地区的汝窑大都停烧。[10]元代末年,汝瓷渐渐退出市场走向消亡。1957年7月,周恩来在全国轻工业厅长会议上指示恢复五大名窑生产,临汝县汝瓷厂遂接下了恢复生产汝瓷的任务。[6]
汝瓷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首先需要选取高岭土玛瑙等原料制成瓷泥,然后通过拉坯、修坯等将瓷泥塑造成各种器型,最后将坯体施釉,入窑烧制。[11]汝瓷的胚体土质细润,色如铜体;药釉浑厚,光泽柔和富有水色。[12]
2009年11月26日,汝瓷被授予“河南省十大最具影响力地理标志产品”荣誉称号。[13]2010年6月,汝瓷烧制技艺成功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4]2004年07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汝瓷”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15]截至2008年,存世的古代汝瓷全世界现仅存65件,其中有48.5件在中国,分别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放17件、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存放23件、上海博物馆存放8件、广东省博物馆存放半件。[16]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