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旻宁

清朝第八位皇帝
1
4
爱新觉罗·旻[mín] (公元1782年9月16日—公元1850年2月25日),原名爱新觉罗·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即清宣宗道光帝,嘉庆帝次子,为清朝第八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1][2][3]
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旻宁生于皇宫撷芳殿[xié fāng diàn],生母为喜塔腊氏。嘉庆四年(1799年)被密建为皇储。嘉庆十八年(1813年)封智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即帝位,年号道光。[4]道光帝即位后,为重振朝纲,下令清查陋规,并要求以“实政”来清除积弊,但皆因官员的阳奉阴违和反对而实施受阻。同时,他对漕运盐政实行改革,以海运代替河运,既解决了漕运的困难,又节省了开支,并推行票盐制,使两淮盐政“弊肃风清”。道光四年(1824年)至七年(1827年),道光帝镇压了回部张格尔叛乱。道光帝在位期间严禁鸦片,下诏令各省督抚在全国范围查禁鸦片种卖,并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命林则徐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实施禁烟。次年批准《查禁鸦片烟章程三十条》,该章程成为清朝颁布的最严厉、周密的禁烟令。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因战和不定、装备落后等缘故,清朝战败,并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并开放五口通商。之后,清政府相继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损害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道光帝于圆明园慎德堂去世,终年69岁,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庙号宣宗,葬慕陵。之后,其子奕詝[zhǔ]继位,即咸丰帝。咸丰十一年(1861年),道光帝增谥为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1][2][5][6][7]其著有《养正书屋诗文集》等。[8]
学术界对道光帝的评价褒贬不一,《清史稿》认为道光帝有“恭俭之德”,“宽仁之量”,是守成的明主,但清朝国运的濒危,也“肇端”于道光朝。[1]清史学者孟森认为,道光帝之“庸暗”,为清朝入关以来所未有。[9]历史学家朱诚如认为,道光帝作为鸦片战争的中方决策者和指挥者,对战败的结果难辞其咎。但在鸦片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道光帝主张抵抗也实行了抵抗。[10]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