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安太后-抖音百科
慈安太后(1837-1881)即清文宗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又称东太后、孝贞皇后,满州镶黄旗,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6][7]慈安太后是广西柳州人,晚清政治人物。[7][8] 钮钴禄氏早年入侍咸丰帝藩邸,咸丰帝登基后,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封贞嫔、贞贵妃,后又在同年被册立为皇后。在咸丰十年(1860年),当英法联军进犯北京时,钮钴禄氏随同文宗咸丰皇帝逃往热河,并在期间安抚、劝谏咸丰帝。次年七月,咸丰逝世,年仅7岁的皇长子载淳继位,即穆宗同治。她与载淳的生母孝钦显皇后(即西太后慈禧)并尊,被尊为母后皇太后。九月钮钴禄氏回到皇宫。“辛酉政变”后,于十一月初一日开始与慈禧一同在养心殿垂帘听政,被授予慈安皇太后的徽号。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慈安与慈禧一同撤帘,将政权交还给同治皇帝。在十一月初十日,同治因患天花病逝。十二月初五日,4岁的载湉[tián]继位(即光绪帝),两位太后继续听政,累上徽号为“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9]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初九日,慈安身体感到不适,初十日便辞世,享年45岁。上尊谥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仪天祚[zuò]圣显皇后,并葬于清东陵定陵东普祥峪的定东陵,祔[fù]太庙。宣统元年(1909年),加谥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7][10][11] 作为晚清实际的统治者之一,慈安太后在清廷具有拥有重要的地位。两太后垂帘听政期间,整肃军政,清政府彻底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运动,稳定了清朝的政权;支持洋务派兴起了洋务运动,使全国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好局面,缓解了中外关系紧张的局面,给清朝社会发展带来了短暂契机。时人称“东宫(慈安)优于德”,“西宫(慈禧)优于才”。[11][12][13]民间甚至出现了“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的说法。[14] 人物生平
显贵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