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协议(Plaza Accord[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五个国家达成的协议,主要内容是以汇率的方式调整贸易收支的不平衡。[5]协议签订于1985年9月22日,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五国政府依据协议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3] 1980年代初美元持续走强、美国贸易逆差快速扩大、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试图通过倒逼主要贸易伙伴调整政策,来解决美国自身经济问题。[6]1980年到1985年,美元大幅升值给美国出口带来巨大压力,美国里根政府开始对当时主要经济伙伴施压。[6]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2]1987年,五国代表再度在法国罗浮宫聚会,反思“广场协议”实行以来的得失,五国最后签署了“卢浮宫协议”,不再要求日元和德国马克对美元升值。[4] “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广场协议”签订后的近5年时间里,日本的股价以每年30%、地价以每年15%的幅度增长,但日本同期名义GDP的年增幅却只有5%左右,泡沫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1989年,日本政府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虽然戳破了泡沫经济,但股价和地价短期内下跌50%左右,银行形成大量坏账,日本经济进入十几年的衰退期。[7]
历史沿革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