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知论

哲学认识论之一
不可知论(Agnosticism)是一种哲学和宗教上的思想,认为人类无法确定或证实是否存在神或超自然存在。该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时期,而确切的概念则是最早由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在1886年提出。赫胥黎的不可知论原则认为,如果没有逻辑上令人满意的证据,说一个人知道或相信一个命题是真的,便是错误的。他将这一原则应用于有神论无神论信仰,引申了“不可知论者”一词。“不可知论者”经常被用来指那些接受过有上帝这一命题,但既不相信它是真的,也不相信它是假的人。在哲学内外,“不可知论”不是一个原则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命题,而是作一个不可知论者的心理状态被定义。[1][2][3]

背景

1869年,作为英国科学界的领军人物,赫胥黎被邀请加入形而上学学会(Metaphysical Society)。该学会聚集了英国政治、宗教、文学、艺术和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就哲学和宗教等文化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时,赫胥黎发现自己与别人的立场完全不同,他既不是有神论也不是无神论,更不是泛神论者。在学会中发表演讲时,为了回应了一些批评和争论,赫胥黎提出了一个新的术语——"不可知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4]

定义

不可知论(英 agnosticism)主张现实世界不可认识或不可能彻底认识的哲学理论。与“可知论”相对。该词源于希腊语a(不)和gignoskein(知道),意即不可能知道。[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