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坎(kǎn)位于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安徽省黄山风景区的南麓(北纬29°55′,东经118°15′;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组成部分,在徽州区通往黄山的公路佛子岭段折向东北五公里处),北距黄山 40公里,南距徽州区政府驻地--岩寺镇15公里。[2]呈坎地处青山翠竹之中,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3][4][5]是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1996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同年,罗东舒祠被 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呈坎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 呈坎,原名龙溪,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唐朝末年,江西南昌罗文昌偕堂兄罗秋隐迁徙至此,从《易经》风水的角度考虑,改称显坎。宋、元、明时为呈坎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明代。[7][8]呈坎自宋代以后徽商兴起,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独树一帜。[2]呈坎也被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9]呈坎以原河东一街(名溪东街),并将河西滩地(芦木园)建三街,即前街、后街、钟英街,再加上钟二街,共五街,九十九巷,凿两条水圳,穿村过街南流的格局兴建住宅,整个村落街巷宛如迷宫。前街昔日是宋、明、清朝代属“芜湖道”的两京进入江西的官道枢纽,从江西浮梁婺源,走黟县西递、祁门、休宁、万安,经石桥、琶村、潜口过佛子岭到呈坎,再往许村过箬岭,走旌德、大通,达芜湖、南京。[9] 呈坎有“八景”:永兴甘泉、朱村曙光、灵金灯现、众峰凝翠、鲤池鱼化、道院仙升、天都雪霁、山寺晓钟,村内至今还完整保存着宋、元、明等朝代古建筑130多处,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20余处,被誉为“国宝之乡”。[7][8]
名称来源
呈坎,古名龙溪,改名呈坎,“呈”指上、指天,指整个宇宙;“坎”指下、指地、指水,指整个地球。罗氏祖先择居龙溪,改名呈坎,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它崛起于宋,鼎盛于明清,徽派古建筑星罗棋布。据安徽省建设厅老专家罗来平考证,当年朱熹在村头木牌坊上题字“朱村阙里”,并在呈坎讲学时有哲理诗《读书偶感》,流传至今,即便是村中妇孺,皆会娓娓道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景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