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糖-抖音百科
乳糖(Lactose)是一种由葡萄糖和半乳糖以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二糖,[6]又名1,4-半乳糖苷[gān]葡萄糖,[2]化学式为C₁₂H₂₂O₁₁,摩尔质量为342.30 g/mol,外观呈白色结晶粉末,无特殊气味,有甜味,[3][4]具有右旋光性。[7]乳糖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即α-乳糖和β-乳糖,α-乳糖密度为1.547 g/cm³(20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甲醇;β乳糖密度为1.59 g/cm³(20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氯仿。[4]乳糖受热时可燃烧,具有还原性,可还原斐林试剂和托伦试剂,在酸或酶的作用下可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与碱共热可转化为乳果糖并分解为醛,还可与伯胺化合物发生美拉德缩合反应生成棕色产物。[8][9][5] 乳糖主要来源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且全部溶解于乳清中,[10][11]乳糖可作为人体热量的来源,也可促进婴儿智力发育,防治某些肠道疾病、肝昏迷、佝偻病等。[2][12][13]乳糖可在制药领域作填充剂、稀释剂等;[5]在食品工业领域用于生产婴儿食品、作食品添加剂等;[14][15]在生物工程领域用作培养基、蛋白质诱导剂等;[16][17]在化工领域用作化工原料,生产异构乳糖、低聚半乳糖等。[18] 发现历史
1615年,意大利内科医生法布里齐奥·巴托莱蒂(Fabrizio Bartoletti, 1576-1630)首次发现了乳糖,他通过从牛奶中蒸发水分,然后反复溶解和凝固,分离出了一种白色盐状物质,便将其称作“牛奶乳清中的的盐(salt of milk whey)";1700年,威尼斯药剂师洛多维科·泰丝蒂(Lodovico Testi, 1640-1707)在他出版的书中也提到了乳糖,他称其为“saccharum lactis”;1780年,德国化学家卡尔·威廉·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 , 1742-1786)确认乳糖为一种糖类,并首次分离和表征了包括乳糖在内的许多有机化合物;1843年,法国化学家让·巴普蒂斯特·安德烈·大仲马(Jean Baptiste André Dumas, 1800-1884)将乳糖命名为“Lactose”,源于牛奶的拉丁语“Lac”,后缀-ose表示糖,该名沿用至今;1860年,法国化学家马赛兰·贝特洛(Marcellin Berthelot, 1827-1907)将乳糖命名为“milk sugar”;1894年,德国化学家埃米尔·菲舍尔(Emil Fischer, 1852-1919)提出乳糖具有α和β两种异构体。[19][1] 天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