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family education)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2][1]其目标是在儿童进入社会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3]中国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1]
家庭教育随着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产生而产生。阶级性和父权家长制是奴隶社会家庭教育的统一特点。[4][5]封建社会时期,家庭教育依旧受到阶级的影响,不同阶级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迥然不同。同时,由于学校教育的 兴起,家庭教育逐渐由社会主流教育模式变成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此后,家庭教育逐渐趋向科学化和法制化,各国加强了对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并出台了相关法令。[5][4][6]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影响人生发展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性格、行为习惯、人生观等的形成,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帮助儿童完成人生目标的实现。[7][5][3]同时,家庭教育还可以为儿童学习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以及成人后健康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8]
定义
各种著作曾对家庭教育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解释。《辞海》认为家庭教育是父母或者其他年长者在家庭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而不同社会有不同性质的家庭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认为,家庭教育包括父母教育子女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教育两个方面,其中主要方面是父母教育子女。《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把家庭教育定义为,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层次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