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

春秋时期吴国第24任君主
1
4
吴王阖闾[hé lǘ](?—公元前496年),姓姬,名光,又称公子光,是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是吴王诸樊之子(《左传》《世本》作吴王余眛之子)[1][a][2]
吴王僚二年(前525年),阖闾奉命率舟师溯江攻楚,与楚军战于长岸(今安徽当涂西南),夺回所丧王舟“余皇”。三年后将伍子胥收为己用,预谋夺位。又三年后再次攻打楚国并取得胜利。公元前519年,辅佐吴王僚率军大败楚军于鸡父(今河南固始),夺取州来;公元前515年,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自立。[3]公元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其弟夫概返回吴国自立为王,阖闾赶回吴国平叛。十九年(前496年)夏,吴国出兵越国,在槜李之战中,越王勾践使计伤到阖闾,越国大夫灵姑浮用戈斩落阖闾脚趾,阖闾伤口恶化死亡,遗命立太子夫差为王。[3]
史记》与《治国帝王》两书中都记载阖闾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称雄东南,选贤任能,大胆启用楚人伍子胥、齐人孙武,整顿内外,屡败楚国,迫使楚国迁都鄀[ruò]城(今湖北省宜昌市)。[3][4]荀子在《荀子·王霸篇》中将阖闾列为春秋五霸之一。[5]《吴越春秋》的作者赵晔评价阖闾:“任用贤能,施行恩惠,在诸侯之中因仁义闻名。”[6]秦丞相吕不韦认为:阖闾让百姓练兵,使百姓剑气如眉,血流成河,势不可挡。[7]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