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希圣

国民党将领,资产阶级学者
陶希圣(1899年10月30日-1988年6月27日),原名汇曾,字希圣,以字行,笔名方峻峰、方岳,[1][2]祖籍湖北黄冈,[3]著名资产阶级学者。[4]
陶希圣1899(清光绪二十五年)年生于湖北黄冈,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任安徽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因“五[]惨案”开始被国民党关注,开始参政,成为南京国民党中央军校的政治教官,后参与社会史论战,发表一系列文章,出版《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创办《食货》杂志并在北京大学任教。后因结识汪精卫,加入“改组派”,而辞去一切职务,闲居著书。[1][2]
抗日战争时期,陶希圣跟随汪精卫投靠日本,1939年与日本“影佐机关”谈判中彻底清楚日本侵略野心后与高宗武出逃上海,揭露汪精卫与日本密谈真相。脱离汪精卫集团后,开始追随蒋介石,担任国民党中央日报》总编辑,国防最高委员会参议,1946年兼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和《中央日报》主笔,成为蒋介石的私人秘书,并随蒋介石前往台湾,并且在台湾创办了食货出版社,重新恢复了《食货》半月刊,继续进行创作。1979年,陶希圣以八十岁的高龄担任台湾“中华战略学会”理事长,1988年逝世于台北,享年90岁。[1][2]
陶希圣除在政治上的活动外,也有思想领域方面的成就也受到重视,开启了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的重要事件“社会史论战”,并著有《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中国政治思想史》等多部作品。[5][6]郭湛波在其出版的《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中认为“陶希圣是研究中国社会史最努力的人,也是最有贡献的人。”[7]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