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1186年-1249年,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到理宗淳佑九年)[a],[8]字惠父,福建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7]法医学家。[9]
宋慈出身世家,师从朱熹弟子吴雉,深受“格物致知”的考亭学派思想影响;[4][5]嘉定十年(1217年)考得进士,[7]宝庆二年(1226年)出任江西信丰县主簿,后任参预军事、通判;嘉熙三年[5](1239年)始任提刑,先后转任提点广东、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刑狱;[10][11]淳祐[yòu]九年(1249年)任广东经略安抚使,于三月初七病逝,终年64岁。[4][12][13] 宋慈在各任上,廉政爱民,在四任理刑官期间,执法严明,清理了大量疑难积案;[6]以自己的检验实践并参考前人的法医学论著(如《内恕录》等),完成《洗冤集录》,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为中国古代法和法学作出贡献,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法医学的发展。[10][7][11]宋理宗为表彰他的功绩,为其御书墓门,[7]被后世誉为“世界法医学奠基人”、法医学之父,西方尊他为“世界法医学鼻祖”。[6] 生平
出身官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