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声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之一
赵声(公元1881年3月16日-公元1911年5月18日),别名赵[]声,字伯先,号百先,后又自号雄愁子,江苏省丹徒县大港集镇(今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大港镇)人,宋太祖赵匡胤第三十世孙,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2][3]
清光绪七年二月十一日(公元1881年3月16日),赵声出生于江苏丹徒大港集镇的东街。他出身于书香世家的大港赵氏[7]1903年2月,赵声东渡日本时受黄兴何香凝等人的影响,接触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5]之后赵声在北洋新军和南洋新军中任职并宣传革命思想,于1907年初至1910年参与策划钦州廉州和第一次广州起义,并于1911年4月担任黄花岗起义的副总指挥。[3]
1911年5月18日下午1时,赵声病逝于香港雅利民医院,享年三十一岁,安葬在香港茄菲公园附近的山巅上。中华民国建立后赵声被追赠为上将,同年5月18日,赵声迁葬于江苏省镇江故里南郊竹林寺旁。赵声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之一,追随孙中山先生,多次策划并参与反对满清的起义,同时写成《保国歌》等宣传革命并改造新军,影响了后来的民主革命进程。[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