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英文名:Xisha Islands),历史上称九乳螺洲(石)、七洲(洋)、长沙、千里长沙等,是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之一,主要是珊瑚砂组成的岛屿。西沙群岛位于15°47’~17°08’N,111°10’~112°55’E的南海海域,是相对集中的珊瑚礁岛群,分布在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共有22个岛屿,7个沙洲,有8座环礁,1座台礁,1座暗礁海滩,陆地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18公里。西沙群岛分为东、西两群。西群为永乐群岛,东群为宣德群岛。西群的永乐群岛包括北礁、永乐环礁、玉琢礁、华光礁、盘石屿等5座环礁和中建岛台礁。北礁是渔民进入西沙群岛的第一个岛礁,也是必经之路。东群的宣德群岛包括宣德环礁、东岛环礁、浪花礁3座环礁和1座暗礁(篙煮滩)。其中宣德环礁有西沙洲、赵述岛、北岛、中岛、南沙岛、北沙洲、中沙洲、南沙洲、东新沙洲、西新沙洲、永兴岛和石岛12个小岛,东岛环礁有东岛和南海唯一的一座火山角砾岩岛屿——高尖石。[3][1][4] 行政区划由海南省三沙市西沙区管辖,[5]三沙市的行政中心位于西沙群岛的永兴岛,三沙市常住人口2333人(2021),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岛。永兴岛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有办公楼、邮电局、银行、商店、气象台、海洋站、水产站、仓库、发电站、医院、港口和机场。西沙群岛岛屿众多、环境优美,在南海诸岛中的旅游发展潜力最大。[1] 管辖治理
先秦时代,海南岛与南海诸岛属中原王朝,秦末中国战乱,南海郡尉赵佗乘乱兼并3郡建南越国,海南岛与南海诸岛归南越(粤)国管辖。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平定南粤之乱,以其地置儋耳、珠崖、南海、苍梧、玉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等9个郡,其中儋耳、珠崖二郡在海南岛上。三国时代(220年~265年),南海海域属吴国辖。隋大业三至六年(607年~610年),隋炀帝在海南岛上置珠崖、儋耳、临振3郡,南海诸岛归临振郡辖。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