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

中华民国时期革命家、中国“宪政之父”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0日),[3]字得尊,号[dùn]初,后改作敦初,亦作遁初[a],别号渔父,笔名犟斋,[8]湖南省常德市桃源人,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9]中国共和宪政先驱、[10]中华民国的缔造者,[11]中华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1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院长、[13]农林部总长。[14]
1899年就读于桃源漳江书院,[5]1903年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6]在学堂受革命团体影响走上革命道路;1904年与革命党人一起创建华兴会,任副会长;[5]1905年与友人创办革命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助力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1907年到中国东北联系东北绿林武装力量共商起义;[15]1910年在上海加入《民立报》,组织筹建同盟会中部总会;武昌起义后积极促成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起义和筹建临时政府[16]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先后任法制院院长、农林总长,宣传成立内阁制。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享年32岁。[17]孙中山称他:“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18]
他曾任《民报》撰述、[16]《民立报》[b]主笔、宣传法治思想、创建华兴会,是中华民国初期首倡内阁制的政治家,民国初期为共和制捐躯的第一位政府要员。[19]他参与拟订湖北军政府的《鄂州临时约法》和南京临时政府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称为中国民主宪政的先驱。[20]著有《宋渔父日记》《宋渔父先生遗著》《间岛问题》等,译著有《俄国制度要览》《日本宪法》等。[3][7]

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