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5

无色或微黄色的粘稠液体
维生素B5(DL-Pantothenic acid),也称泛酸,盘酸或遍多酸化学式为C9H17NO5,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属于维生素B群的成员之一。它在体内作为辅酶A的组成部分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体内的能量代谢、脂肪合成和神经传导等生理过程[1]。此外,维生素B5还对皮肤、头发和黏膜的健康有益。维生素B5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物中,如肉类、鱼类、全麦面包、奶制品、豆类坚果、瘦肉、蔬菜等[3]。此外,维生素B5还可以通过人工合成得到。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日常饮食就能够获得足够的维生素B5,不需要额外补充[3]

发现历史

维生素B5的发现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美国化学家罗杰·威廉姆斯(Roger J. Williams)在对动物饮食研究中发现,维生素B5的缺乏会导致皮肤炎症、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胃肠道问题和神经系统异常等症状。威廉姆斯还注意到,当鸡的饮食中添加了一种物质后,这些症状就得到了改善[2]。威廉姆斯随后将这种物质从鸡肝中分离出来,并将其命名为“泛[xiān]谷氨酸”(Pantothenic acid),意思是“在所有地方都存在的物质”。随后,其他研究人员也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中确认了维生素B5的存在和功能,并将其归入维生素B群[2]

理化性质

泛酸是一种有机酸,由二羟基甲基丁酸β-丙氨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纯游离泛酸呈淡黄色粘稠的油状物,具有苦味,并且具有光学活性。其中,只有右旋体具有生物活性,而左旋体可能会对右旋异构体的作用产生拮抗作用。泛酸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具有吸湿性,形成黏稠的油状物,可溶于水和乙醇,但不溶于苯和氯仿。通常以泛酸钙的形式存在。酸在中性溶液中对热稳定,对氧化剂还原剂也极为稳定,但易被酸、碱破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