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极青华大帝-抖音百科
东极青华大帝全称为“东极清宫黄箓[lù]教主太乙循声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2]又称太一(乙)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1]《救苦诰[gào]》称太一救苦天尊住在“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故名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青玄大帝”。[2]据《灵宝领教济渡金书》称,其开度时为东极救苦大帝,祈禳[ráng]时则为东极青华大帝。《太一救苦护身经》称,此圣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邪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渊帝君。[1]以“救一切罪,度一切厄”为职,[2][3]具备了救生、荐亡以及引渡净土三种司职和神 格。[2][4]其又应化十方,而为十方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又化为坤府十殿冥王慈仁真君,[5]职属罚恶扶善。[6]此外,其还有一“鬼王”化身,号“幽冥教主冥司靥然之鬼王囟[xìn]孑大帝”,主宰普度饿鬼,护佑冥、阳两界。[6][5] 东极青华大帝约形成于六朝中晚期,当时的《太上慈悲九幽拔罪懺》《太上洞玄灵宝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经》等道经中便有其相关记载,其中在《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法懺》中被称为“太一救苦天尊”,为当时道教在度亡和预修方面主要礼敬、忏悔的对象。[7]至唐代,太乙天尊信仰便受推崇,其被列为三代天尊之一。[8]唐宋时期出现的道经《太一救苦护身妙经》《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便是叙述太乙救苦天尊神格的主要经典。[7]两宋时期,战争连年,饥荒、瘟疫频繁,道教科仪中新出现了大量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体神明的度亡科仪。[9][6]在此后的黄篆斋中,太乙救苦天尊产生了多种化身,其中便有十方救苦天尊之称。同时,随着祭炼仪式的成熟,太乙天尊的形象也逐渐定型。南宋《无上黄策大斋立成仪》中将其位列六御之一,总御万类。《上清灵宝大法》称其乃始青一气,元始分形,为东极青宫长乐世界青玄上帝太一元皇救苦天尊。[9]此外,宋代神霄派的兴起,该派将东极青华大帝奉为“九宸上帝”之一。[10]同时,随着唐末十王信仰的兴起,道教也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道教十王谱系,整个谱系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尊。[6][9]元代时期,《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中太乙救苦天尊的名号前被加以“东极青玄老君”或在名号后加“青玄上帝”。由于避讳,青玄上帝又被改称为救苦上帝,而东极青华大帝的名号则更多的出现在元代六御组合中。[8] 东极青华大帝的诞辰日为农历十一月十一日,届时各宫观会举行庆典活动,[11]一些地区还会举办庙会。[12]道教早晚功课时也会念诵《太上洞玄灵宝救苦拔罪妙经》《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等与之相关的典籍。[13]自宋代起,在祭孤科仪、水火炼度仪、灯仪、铁罐施食科等超度法事中皆以东极青华大帝为主神,[13][14]在度亡斋醮上,不论使用何种科书,无一不请天尊加持。[5]东极青华大帝以大慈悲的心怀,受到了民众的普遍信仰,成为道教及民间信仰中享誉千年香火供奉的尊神,[6]寄托了民众重生贵生,消除罪孽,亡魂升天的美好愿景。[9] 名号
东极青华大帝全称为“东极清宫黄箓教主太乙循声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2]又称太一(乙)救苦天尊、寻声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1]天尊是道教对天神的尊号。《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地称为祗[zhī],人称为鬼,天与地、人不同,称为神。天为 神指其纯阳清灵之气,造化自然钟气之灵,因此天之神尊日天尊。[15]《救苦诰》称太一救苦天尊住在“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故名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青玄大帝”。[2]据《灵宝领教济渡金书》称,其开度时为东极救苦大帝;祈禳时则为东极青华大帝。《太一救苦护身经》称,此圣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邪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渊帝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