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临照

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临照(1906年8月28日—1999年7月26日),男,江苏无锡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
钱临照1925年到1929年在上海大同大学物理系就读。[2]1930年至1931年任东北大学物理系助教。[6]1931年至1934年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6]1934年到1937年留学于伦敦大学大学研究生院。[5]1937年至1949年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6]1946年在中央大学物理系任教授。[6]1947年至1948年在美国联合国救济总署工作。[6]1948年至1949年兼任中央研究院代理总干事。[6]1949年至1960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6]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a][1]1980年至1984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8]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8]1981年起开始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固体物理专业和物理学史专业的博士生导师。[6]1999年7月26日逝世,享年93岁。[9]
钱临照是中国金属晶体范性形变晶体缺陷研究以及物理学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在中国首先用电子显微镜研究单晶体形变。[10][1]发现了立方晶体滑移面间距随着晶体形变温度与晶体熔点温度之比的增加而加大的规律;首创了Green—Twymen干涉仪研究光学精细结构的方法[1]。出版了《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物理学家Ⅱ 》《晶体中的位错》等著作。[4]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