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雾(Sea Fog)是指在海洋影响下出现在海面和洋面上(包括岸滨和岛屿)的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1]水平能见度1千米以下,厚度通常在200-400米左右。[3]形成原因是比海水温度低得多的寒冷空气经过温暖的海面时,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成微小液滴,漂浮于海面附近。[4]水汽凝结是产生海雾的重 要条件。有雾时风速一般都很小,风速大时雾滴很快就会被吹散或蒸发掉。[5]
依成因不同,可把海雾分成平流雾、混合雾、辐射雾和地形雾4种,海雾主要是平流雾。[6]世界各洋面上的海雾,一般在夏季,高纬度的地方多,低纬度的地方少,而冬季则相反。[7]日本的北海道海区、 千岛海区、是世界第一的海雾多发区。 海雾天气的能见度与雾粒的大小和数量有关。含水量增大,能见度变低。[8]海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影响船只航行。是海上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9]
形成原因
海雾是冷空气在暖水域上方移动,与饱和的暖空气混合时形成的。[5]它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在海面低层大气中,当水汽增加、温度降低时,大气会逐渐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随后,水汽以空气中的盐粒、尘埃等为 核心,凝结成细小的水滴,悬浮在海面低空。水滴不断凝结并且增多,天空会因此呈现灰白色,使海面上能见度降低。[10]发生海雾的原因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接触冷却、辐射冷却或绝热冷却等原因,使空气冷却造成的。另一个原因,在高温水向未饱和的空气中蒸发时,使空气达到饱和而产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