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崆峒区-抖音百科
崆[kōng]峒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平凉市下辖区,地处甘肃东部,六盘山东麓,[10]是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境域总面积193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崆峒区常住人口50.04万人,下辖10个乡、7个镇,区政府驻崆峒区定北路453号。[8][5][11] 崆峒区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楔类槽形地带,境内西北高峻多山,东南丘陵起伏,泾河川道开阔平直。崆峒山的丹霞地貌是由最古老的紫红色岩层形成。境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风大雨少,温和凉爽。[2]公元前10万年到5千年前,崆峒区内已经遍布人类活动的足迹。周时,境域为周、戎两族边境。建制始于北周武帝建德元年(公元572年),此后一直为郡、府、县治所。2002年6月2日,设立地级平凉市,平凉市设立崆峒区。[12][2][10] 崆峒区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旅游城市,是陇东传统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称。[11]境域已形成红牛养殖、智能制造、绿色建材、文旅康养、新兴能源、设施蔬菜、优质果品、中医中药、生态环保九大产业链。[13][14]其中,红牛养殖产业为崆峒区战略性主导产业,是中国首个活牛类证明商标——平凉红牛的 核心养殖区和加工贸易区。[15]2022年,崆峒区地区生产总值193.0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2:25.4:61.4。在甘肃省13个中心城区中排第9位。2023年,被评为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5][11][16] 崆峒区历史悠久,黄帝曾两赴崆峒,问道于广成子。秦汉以来,几代帝王曾数次到崆峒山举行封禅仪式,秦始皇西巡登崆峒,留下“西来第一山”之誉。崆峒区拥有底蕴深厚的道源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崆峒山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称呼,历朝代陆续兴建的宝刹梵宫,庙宇殿堂,古塔鸣钟遍布诸峰,崆峒山古建筑群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崆峒武术被称为中国五大武术流派之一。2020年12月,崆峒区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7][18][19][20]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