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外文名:perjury),[1][a]是指行为人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故意作出虚假证言等行为。[b][c][2][3] 伪证的方式分别有:对案件事实做虚假陈述、对有关证据做虚假辨认、故意做虚假翻译等。[2]根据中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中国《刑法》第305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等对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做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d][3] 在英国等国家,规定证人在作证之前要宣誓。其用意为,宣誓之后作伪证人要承担伪证罪的责任。此外,还会给有宗教信仰者,带来对神撒谎的罪恶感的压力。[1][a] 名词释义
伪证指的 是行为人在案件侦查、审查起诉阶段故意作出虚假证言等行为。[2]伪证的英语“perjury”,前缀“per”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指“有害”(harmfully)的意思,“jury”是司法审判的意思,即是说,证人故意撒谎对司法审判发现案件真实情况造成了妨害。[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