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狸猫换太子-抖音百科
狸猫换太子,是中国古典文学经典故事。最早出现在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里,经过《包公案》的改编,最后在清朝作家石玉昆的小说《三侠五义》里定型。同时被改编成了多种戏曲版本和影视剧。狸猫换太子还演变为一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双方的一方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某个物品调换成并非对方想要的目标物。[1][5][6][2][7][8] 狸猫换太子故事的原型由北宋真宗时期刘后非仁宗生母的一段史实改编而来。故事讲述北宋真宗年间,皇妃李氏、刘氏皆有身孕。真 宗称谁先生出太子,则立谁为正宫皇后。刘妃为争宠,与总管太监郭槐密谋加害李妃。不久李妃生下一子,郭槐勾结产婆以狸猫换下李妃所生太子。郭槐令刘妃身边宫女寇珠将太子丢到御河,寇珠没有丢掉太子,反而交给太监陈琳,让其设法将太子携出宫外交与八贤王抚养,但寇珠最后还是被逼撞柱而亡。八贤王接到太子后,对外谎称其为三世子。真宗皇帝见到八贤王的三世子后,异常喜爱,将其立为太子。七岁的太子赵祯有一天因贪玩误闯冷宫,见到了其生母李废妃,回宫后将他的冷宫奇遇告诉了母后刘氏,刘皇后心生畏惧,始终不得心安,于是决定斩草除根杀死李废妃。一场大火,有死士顶替李妃骗过了所有人,李妃被救出宫外,隐居于陈州。十八年后,往陈州放粮返京的包拯在归途中遇到避难于此的李妃,将李妃带回京并告知仁宗。仁宗命包拯审理此案,他设巧计夜审郭槐,终使狸猫换太子一案真相大白,仁宗也迎回生母。故事的结尾,刘皇后畏罪而死,李妃还宫被封为太后,包拯被仁宗加封为宰相。[9][10][11] 这段仁宗认生母一事具有传奇色彩,也易于后人进行改编。从元代起,有无名氏的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明代初年又有根据《抱妆盒》一剧演绎成的《金丸记》,清朝又有《正昭阳》。小说方面,明代有《百家公案》《包公案》。但从清代李雨堂的小说《万花楼演义》开始,正式出现了狸猫换太子的情节,直至清朝石玉昆的小说《三侠五义》,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基本定型并广泛流播。狸猫换太子故事的演变,体现了帝王文化、士大夫文化与市民文化三种文化的交相更替及兼容。展现了文艺创作者扶正祛邪、匡正时弊的良苦用心,同时忠孝节义思想持续扩展,在不同人物身上得到多样的展现。[12] 故事梗概
北宋真宗年间,皇妃李 氏、刘氏皆有身孕。真宗称谁先生出太子,则立谁为正宫皇后。刘妃为争宠,与总管太监郭槐密谋加害李妃。不久李妃生下一子,郭槐勾结产婆以狸猫换下李妃所生太子,真宗皇帝见后大怒,将李妃贬入冷宫。郭槐令刘妃身边宫女寇珠将太子丢到御河,寇珠没有丢掉太子,反而交给太监陈琳,让其设法将太子携出宫外,交与八贤王抚养。但此时郭槐有疑虑,派人沿着御河寻找尸体不到,怀疑寇珠是否有违命令,抓寇珠来严刑拷打,但寇珠不招。郭槐又把陈琳找来,让陈琳亲自拷问寇珠,陈琳便在郭槐眼前真的鞭打寇珠,欲使郭槐释疑,寇珠撞柱而亡。八贤王接到太子后,对外谎称其为三世子。真宗皇帝见到八贤王的三世子后,异常喜爱,将其立为太子。七岁的太子赵祯有一天因贪玩误闯冷宫,见到了其生母李废妃,回宫后将他的冷宫奇遇告诉了母后刘氏,刘皇后心生畏惧,始终不得心安,于是决定斩草除根杀死李废妃。一场大火,有死士顶替李妃,骗过了所有人,而李妃则被救出宫外,隐居于陈州。十八年后,往陈州放粮返京的包拯在归途中遇到避难于此的李妃,将李妃带回京并告知仁宗。仁宗命包拯审理此案,他设巧计夜审郭槐,终使狸猫换太子一案真相大白,仁宗也迎回生母。故事的结尾,刘皇后畏罪而死,李妃还宫被封为太后,包拯被仁宗加封为宰相。[9][10][11]